3月17日,一年一度的聖派翠克節 (St. Patrick’s Day)又要到啦,這個被美國人發揚光大到比愛爾蘭還熱鬧的傳統愛爾蘭節慶,大人、小孩都可以玩的很開心。這一天除了穿著綠色衣物外,吃的喝的也都綠色為主。萵苣馬鈴薯泥{Calconnon}基本上就是和了萵苣絲的馬鈴薯泥 (mashed potatoes),就是把愛爾蘭最重要主食馬鈴薯加了點綠葉的家常菜,它同時也是非常應景的聖派翠克節慶料理。
食材:
2-3顆 (約兩磅重)馬鈴薯 (Idaho Potatoes),削皮切大塊
半顆 萵苣菜 (Savoy Cabbage),切細絲
4湯匙 無鹽奶油 (unsalted butter)
¾ 杯 濃縮奶油 (heavy cream)
1根 蔥,切花 (sliced scallions)
2瓣 蒜,剁茸(minced garlic) [Optional/可略]
鹽(kosher salt)、現磨黑胡椒(black pepper)
作法秒讀:
1) 備料
2) 冷水煮馬鈴薯
3) 炒萵苣
4) 搗泥、調味
作法細述:
1) 備料:馬鈴薯選用大塊土色的Idaho potatoes,兩三顆大小一致,總重約兩磅左右,洗淨削皮,切大塊後直接浸入放有冷水的湯鍋中。萵苣洗淨切絲備用。不喜歡吃或買不到萵苣菜可以以高麗菜、大白菜等其它蔬菜取代。
2) 冷水煮馬鈴薯:馬鈴薯要從冷水開始煮,水量以蓋過馬鈴薯二到三公分為準。從冷水開始煮起等到水滾時鍋內所有材料就會熱度一樣,煮到好裡裡外外受熱均勻,馬鈴薯形狀完整。反之,如果事先等水滾了才下馬鈴薯,那在烹煮過程中,滾水由外向馬鈴薯內部導熱,很容易就把馬鈴薯塊外緣煮碎,把水都糊掉。
煮馬鈴薯時還要記得在水裡擺鹽,每一括特(4杯)水要放至少一茶匙的鹽量,水味夠鹹馬鈴薯才會入味。
至於煮多久就看馬鈴薯的大小,兩公分大小煮個15分鐘左右會熟,測熟度建議取叉子(或筷子)穿插,輕易穿透便是熟了。(刀子很利,不用很熟透就穿透得了,比較不建議在此使用。)煮馬鈴薯的同時起鍋炒萵苣。
3) 炒萵苣:煮馬鈴薯的同時熱另外一只鍋子,加入兩湯匙奶油,油熱後下萵苣絲翻炒,少許鹽和胡椒調味。炒到軟就可以了,有打算加蒜茸這可時候加,還有半杯的濃縮鮮奶油也一起煮,小火溫溫煮。
4) 搗泥、調味:馬鈴薯煮熟後,瀝乾水分就原鍋內取任何一只硬材質工具搗碎成泥,搗碎過程中一邊加入最後兩匙奶油與炒好的萵苣絲攪拌。如果馬鈴薯泥感覺很硬、很乾,可以酌量再添加濃縮鮮奶油或者無鹽奶油,最後以鹽和現磨黑胡椒調味。味道ok後盛盤,撒上蔥花,趁熱食用。
配菜:
任何喜歡配馬鈴薯泥食用的菜色都可以換成萵苣馬鈴薯泥吃,配燉肉、牛排、炸雞都很好吃,有時候想換口味也可以當做白飯搭配中式菜餚喔!
重點複習:
冷鹽水煮馬鈴薯,同時炒萵苣,兩者攪拌均勻後調味。